中国航海日 | 星辰北斗,引航大海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探索和创新一以贯之,北斗星引路,司南定方向,140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启航前往西洋,踏上了促进中外交流的旅行。如今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引领着航海方向。2022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8个航海日,今年的航海日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而立足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新型基础设施正协同优质高效建设,助力海上北斗应用的深入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航行海上,北斗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吧!

  海上通信

  贴心服务航行者

  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是海上通信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渔政部门以及渔民的普遍欢迎。在移动信号较弱甚至缺乏的海上,运用渔业北斗终端,除了可以精准定位渔民位置,还可以实现海上通信联系。渔政部门能够及时向渔民发送预警信息,渔民也能够借助北斗终端与岸上的管理人员和家人联系。

  在黄渤海海域,每年渔季上万艘渔船在此捕鱼作业,商渔船活动时间、空间交织,影响着生产安全和管理效率。烟台海事局与烟台海洋渔业局共同编制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信息,由渔业部门通过北斗短报文点对点及时向特定区域渔船定点推送,实现了安全信息精准提醒,有效提升了商渔船管理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人员检查管理渔船

  当前,北斗系统已经为超过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守护着渔民的安全生产。

  休渔期监管

  安全守护可持续

  1995年至今,我国实施伏季休渔期战略,能够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北斗系统的船载终端及渔政执法监控管理系统在多地部署,持续提升伏季休渔期的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

  多地制定了休渔期管理工作方案和规定,并对在港休渔渔船逐条落实船位,同时对每条渔船的北斗终端进行检查,防止休渔期间有违规作业和违规出海的现象发生。同时积极构建“人防+技防”动态监管体系,运用北斗系统切实稳控休渔局势、维护渔民合法权益。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深化在渔业管理的应用,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民利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休渔期归港休渔

  航标维护

  值守管理更高效

  近年来,北斗持续在多地的航标维护工作中发挥作用。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沙航标处辖区所有公用航标全部采用北斗终端远程管理,北斗覆盖率达到100%。北斗终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三沙航标处实现远海重点岛礁实现常态化值守,这些公用航标能够为导助航设施、水上测绘、水上通信等多项设施提供高效支持。

  在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宁波舟山港海域612座可安装北斗终端的公用航标均已安装北斗设备,实现了北斗系统在公用航标上的全覆盖,可实现“米级”“分米级”和特定水域“厘米级”的高精度海上定位;数据传输性能可靠,有效解决了部分海域公网信号覆盖薄弱、遥测信号传输易中断的问题。

宁波航标处

  海事国际化

  彰显责任与担当

  北斗系统在海事国际化领域创造新成果,不仅更深入地推动着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也更加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2020年3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该标准的发布将为后续北斗地基增强、星基增强、国际搜救和短报文通信等相关终端在IEC的标准制修订奠定基础,标志着北斗正式进入国际航海产业应用。

  2022年3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CSC-66)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六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北斗海事国际化工作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在会议上表示北斗搜救载荷具有优异的链路裕度,能够有效提升遇险信标识别效率。

  根据《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北斗系统已经在海洋事务、渔业生产等领域深入应用,海事公务船的北斗装备率已经达到100%。后续,我们将继续全面构建时空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2035年前,还将推动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多种导航手段融合,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PNT体系,届时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用户均可享受全覆盖、高可靠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为航海贡献出北斗智慧。